近日,“我是武漢好聲音”之“共抓長江大保護”宣傳活動在漢陽區展開。5月23日上午,由漢陽市政承建的市康復中心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作為漢陽四新示范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樣板工程,接受了長江網的現場采訪和報道。
市康復中心位于四新南路以北,四新大道以南,江城大道以西,占地面積約1.1ha。海綿改造前中心內硬質鋪裝面積大且不透水,車行道路路牙阻擋了路面雨水匯入綠化區域,綠化檔次不高,部分節點景觀缺乏層次,綠地缺少雨水收集區域。由于缺少管養,中心綠化出現“黃多綠少”的現象,遇到下雨天,綠地里面的泥土甚至會被沖刷到人行道、車行道上來,停車位還容易出現積水問題。
經過系統性的海綿改造后,中心內的停車位、車行道、籃球場、綠地全部對應改造成了海綿設施,且下面的滲管、蓄水層都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機的蓄排水系統。停車位經過改造成為生態透水停車位,搭配墨玉色卵石邊溝,滲過來的水透過滲溝滯留和過濾之后,再進入到市政排水管網;雨水花園也可以蓄積一部分雨水,以免流到人行道或車行道上。
在籃球場和車行道的改造上,為了節能降耗,保留了原來完好的混凝土鋪裝,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透水盲溝和透水瀝青,達到了既能透水又節能降耗的目的;籃球場采用的則是彩色透水瀝青鋪裝,這種彩色瀝青既能滿足瀝青的質量和透水要求,同時鮮艷的外觀顏色也和康復中心“人助、自助、助人”的理念不謀而和。
在此次康復中心的海綿建設中,完全融入與展現出海綿城市建設‘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字理念,不僅為“四水共治”-治污水、排澇水,從源頭減排、源頭過濾、源頭防范、源頭調蓄等4個方面做出重大貢獻,而且有效保護了地表土壤的流失,緩解了區域熱島等癥狀,給修復長江水生態、水環境與共抓大保護帶來市政行業示范作用。
據悉,本次活動由武漢市直機關委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長江集團聯合承辦,以實地走訪的形式展現對防范和治理“四水共治”發揮成效的工程進行宣傳報道,活動將通過見微、長報客戶端進行網絡直播、武漢電視臺進行電視新聞和專題報道、長江日報集團進行報網微信公眾號等聯動宣傳。(吳楠 文/圖)